創業甘苦談 走過烽火的文化人
因為歷史的巧合,讓我成為榮民的一份子,這個機緣來自於繼「八二三」之後,另一場關係國家安全的臺海砲戰。
民國四十九年我以臺籍充員兵身分,於新竹第二步兵訓練中心受訓後,又於臺南「三分子」接受砲兵訓練中心第二梯次專業訓練八周後,分發小金門服役,在第三十三師的砲兵連擔任下士計算士,剛到一個多月就遇上「六一七、六一九砲戰」。
適逢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臺,六月十七日晚間,共軍開始砲擊,砲彈大多落到小金門南邊海灘或海面,示威但不傷人意圖明顯。隔天我利用望遠鏡觀察時,發現共軍火砲在海灘一字排開的異狀,當時我判斷應是一方面展示武力,一方面更動射擊目標,臨時移動砲位。六月十九日上午共軍再次砲擊,這次本單位奉令以一○五公厘榴彈砲還擊於廈門海灘,表示對共軍「禮尚往來」。後來我查閱相關歷史資料,得知當時除小金門之外,大金門等前線也曾動用各型火砲積極反擊(當時重砲不多)。
我因為參與此一重大戰役,在民國一○五年時依法取得榮民身分;但也因此造成聽力受損等後遺症,留下保家衛國的光榮印記。
服役期間,我為省下每個月四十元的薪水,動了一下腦筋。例如當地一碗麵約五元,偶爾想打牙祭,也捨不得花費;而我發現一整包麵條僅約三元,因此建議同袍五、六位買來自炊,配上豬肉罐頭和自種青蔬,一大鍋吃得大夥不亦樂乎,所需費用輪流出也划算許多。諸如此類的小技巧以及購買「同袍儲蓄券」的中獎金,讓我退伍時竟存下八百多元,由於在軍中養成的勤儉習慣,也在日後創業過程中發揮很大的效用。
退伍後不久,我就到學生書局上班,那時可是沒有怨言的「朝九晚九」;工作了一段時間,老闆曾給我進修取得大學學歷的機會,而且只須晚間上課,但我考量到書局營運可能受影響而作罷。但苦幹實幹累積的經驗,對日後創業起了很大效益,因為業務內容廣泛,舉凡編輯、校對、印刷、會計、發行等十八般武藝樣樣接觸,甚至我還「進駐」曾國藩嫡系曾孫、國策顧問曾約農府上數個月,專事整理數十箱的「湘鄉曾氏文獻」,因而發現遺失近百年的曾文正(國藩)日記中,所欠缺的兩年日記,名曰《緜緜穆穆室日記》層層疊疊裹包著。在我接觸這些歷代經典時,一股傳承大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。
民國六十年臺灣退出聯合國,社會瀰漫著不安,我將危機視為轉機,從書局離職,並創立「文史哲出版社」。我的創業目標是出版中國歷代文史哲經典,相較國際政治情勢瞬息萬變,大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宣揚才是永久的,這正是我的使命所在。
因為出版文史哲相關學術書籍,我必須常到「中央圖書館」(今為國家圖書館)研讀古籍,也常向相關學者請益,我不分書籍製作的難易,只要對文化傳承有幫助,不計盈虧全盤接收,憑著這股儍勁和勤勞工作,與對著作出版品的完美要求,完成每一本書的出版發行。
隨著數位時代來臨,我從十五年前起自學電腦,現在產品的電腦排版,我也不假手他人,又能省下一筆支出。不過一個人有時還是忙不過來,我的創業左右手是太太和女兒,她們和我一起度過創業低潮,很幸福的是,她們仍是我現在最好的「夥伴」!
民國六十八年我們出版了《應用文》一書,光是第一年就超過一萬本銷量,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這本代表作歷三十年而不衰,估計銷量已破百萬冊。開始有了暢銷書後,我慢慢建立一套「用暢銷書來養銷量小的長銷書(即學術、專業書籍)」的經營模式,目前出版近三千種各式文史哲書籍,除獲利穩定成長,更重要的是我以今有的餘力,繼續大步向自己的創業初衷「傳承中華文化精髓、推進兩岸出版交流」的使命持續前進,望盡己綿薄之力,做出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事。
雖非大公司的老闆,仍樂於與大家分享我的創業心得。凡事腳踏實地,寧可小本經營,勿好高騖遠;不要到處借貸,錢要花在刀口上。如果能找到相關熟悉的領域做為經營標的,對創業者而言更能事半功倍。共勉之!
【作者速寫】
彭正雄,民國二十八年生,「文史哲出版社」發行人。(文/陳巍杉採訪整理)
(點閱次數:242)